上海大學/上海交大聯合發(fā)文:發(fā)現膠質瘤治療新的特異性靶點
5月9日,上海大學聯合上海交通大學研究人員在期刊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&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》上發(fā)表了研究論文,題為“LINC00606 promotes glioblastoma progression through sponge miR-486-3p and interaction with ATP11B”。本研究表明,LINC00606可以作為膠質瘤的特異性生物標志物。此外,LINC00606的敲低可降低膠質瘤細胞的增殖和遷移能力,促進細胞凋亡。同樣,體內研究也表明,LINC00606表達降低可抑制腫瘤生長,這意味著LINC00606可能成為治療膠質瘤的一種新型特異性靶點。
研究背景
隨著醫(yī)學技術和臨床治療指南的進步,在預測膠質母細胞瘤(GBM)的調控分子和優(yōu)化治療策略方面取得了進展;但預后仍較差,有效干預GBM進展的靶基因有待進一步探索。目前迫切需要揭示參與膠質瘤進展的潛在分子機制,以期改善治療。細胞凋亡在腫瘤干預和治療中的作用已得到臨床認可,因為細胞凋亡的異常激活除了會加劇化療和放療抵抗外,還會加劇失控的腫瘤發(fā)生和發(fā)展。因此,探索調控膠質瘤細胞凋亡過程的關鍵靶點對優(yōu)化臨床治療策略具有重要意義。
長鏈非編碼RNA (LncRNAs)是一種長度超過200個核苷酸的分子,在腫瘤細胞的許多生物學現象中起著重要作用,如免疫反應、癌癥的發(fā)生和發(fā)展。LncRNAs參與多種細胞活動,包括表觀遺傳、轉錄和轉錄后調控。此外,它們被用作分子海綿,通過海綿microRNA (miRNA)來操縱靶基因的表達,從而作為腫瘤抑制因子或促腫瘤因子的調控系統。作為基因表達網絡中的關鍵角色,lncrna與特定蛋白質相互作用,調節(jié)癌細胞的穩(wěn)態(tài),包括增殖、存活、遷移和其他細胞過程。lncrna調控膠質瘤的相關機制仍有待闡明。
研究進展
在本研究中,研究人員首次揭示LINC00606在GBM中的表達水平顯著升高且具有特異性。高表達LINC00606的GBM具有更強的惡性潛能和更差的預后。功能上,LINC00606可以促進膠質瘤細胞的增殖和遷移,降低細胞凋亡率。在分子機制方面,研究人員發(fā)現LINC00606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,通過吸附miR-486-3p來促進膠質瘤進展,miR-486-3p的靶基因是TCF12。此外,TCF12在膠質瘤中高度表達,作為轉錄因子控制LINC00606、PTEN和KLLN的轉錄。另外,LINC00606與ATP11B結合,參與PI3K/AKT信號通路的調節(jié),降低細胞凋亡水平,從而促進膠質瘤進展。
長非編碼RNA不僅能調節(jié)基因表達,參與信號轉導途徑,還能調節(jié)表觀遺傳、轉錄和轉錄后修飾。長非編碼RNA的表達與多種生物學功能密切相關,包括細胞生存、癌癥進展和轉移。最近的研究表明,長非編碼RNA的異常表達與膠質瘤的病理和預后密切相關。長非編碼RNA LPP-AS2通過miR-7-5p/EGFR/PI3K/AKT/c-MYC反饋環(huán)促進膠質瘤的腫瘤發(fā)生。本研究發(fā)現,LINC00606在膠質瘤(包括GBM和LGG)中表達豐富,且與不良預后相關,提示LINC00606可作為膠質瘤的特異性生物標志物。此外,敲低LINC00606可減少膠質瘤細胞的增殖和遷移,促進細胞凋亡。同樣,體內實驗結果也表明,降低LINC00606的表達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,這表明LINC00606可能成為治療膠質瘤的新的特異性靶點。
LINC00606是GBM的預后危險因素
研究結論
總之,LINC00606/miR-486-3p/TCF12/ATP11B軸參與GBM進展的調控,主要通過LINC00606吞噬miR-486-3p和靶向結合ATP11B,在轉錄和轉錄后水平上發(fā)揮腫瘤調控作用。因此,對調控網絡LINC00606的研究可能成為治療GBM的一種新的治療策略。
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,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,或侵犯您的版權,請聯系我們,我們將在及時修改或刪除內容,聯系郵箱:marketing@360worldcare.com